首页嘉博管理参考
嘉博管理参考
COVID-19对世界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及预测

COVID-192020年给世界在工时、劳动收入等方面均带来损失。随着2021年下半年疫苗的推广,即使在乐观的情况下,全球工作时间预计仍将减少。在前所未有的就业和收入危机面前,复苏依然有其不确定性,决策者需考虑在收入支持和投资方面维持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确保受重创群体寻找体面工作机会支持等方面,实现“以人为本的复苏”。

当前劳动力市场变化:

■工作场所关闭

2021年初,居住在有COVID-19相关限制的国家的工人比例仍然很高,世界上93%的工人居住在20211月初采取某种形式的工作场所关闭措施的国家。在各国内部,更具地域针对性和针对具体部门的措施已逐渐成为大流行过程中的常态,这些措施在年初仍影响到77%的工人(接近20207月下旬达到的85%的峰值)。

■工时损失空前

受到疫情影响,全球劳动力市场在2020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

2019年第四季度相比,2020年全球工作时间减少了8.8%,相当于减少了2.55亿个全职工作岗位。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南欧和南亚,工时损失特别高。2020年的工时损失大约是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的4倍。

分解这些年度数据,修正后的季度估计数揭示了全年形势的演变。对2020年第三季度工作时间损失的估计已大幅下调至7.2%(国际劳工组织《监测》第六版为12.1%),反映出工作时间的反弹强于预期,尤其是在中低收入国家。第四季度,全球工作时间减少了4.6%,相当于1.3亿个全职工作。

■失业人数增加

在全球范围内,2020年工作时间的减少既导致了就业机会的减少,也导致了那些仍在工作的人的工作时间的减少,各地区之间的差异很大。失业率最高的是美洲,最低的是欧洲和中亚,这些地区的工作保留计划支持了工作时间的减少,尤其是在欧洲。总的来说,与2019年相比,2020年全球失业人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1.14亿。相对而言,妇女的失业率(5.0%)高于男子,青年工人的失业率(8.7%)高于老年工人。

2020年的失业主要转化为不活跃(因为无法工作和或找不到工作而退出劳动力市场),而非以失业的形式出现。不活跃占全球就业损失的71%,约有8100万人,导致全球劳动参与率在2020年下降了2.2个百分点,降至58.7%2020年,全球失业人数增加3300万,失业率上升1.1个百分点至6.5%

■劳动收入损失

据估计,2020年全球劳动收入(在考虑收入支持措施之前)下降了8.3%,相当于3.7万亿美元,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4%。美洲工人的劳动收入损失最大(10.3%),而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损失最小(6.6%)。

2021年预测:

■全球工作时间仍将减少

尽管有人预计,2021年下半年,随着疫苗接种COVID-19的推广,经济将出现强劲复苏,但全球经济仍面临高度不确定性,复苏可能不平衡。最新预测显示,2021年将出现持续的工作赤字。

除其他外,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202010月的经济预测,基准情景预测2021年的工作时间将比2019年第四季度继续减少3.0%,相当于9000万个全职当量(FTE)工作岗位。在悲观的情况下,与2019年第四季度相比,2021年的工时损失将保持在4.6%,即1.3亿全职员工。即使在乐观的情况下(假设条件更为有利),2021年相对于2019年第四季度,预计仍将减少1.3%的全球工作时间(或3600万全职员工)。

■不成比例的影响和不均衡的恢复

最新的劳动力调查数据(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揭示了重灾区(如住宿与餐饮服务、艺术文化、零售和建筑等行业)的大量失业与一些高技能服务行业。

这种分歧往往会加剧国家内部的不平等。与此同时,各国在危机对受灾最严重部门工作岗位影响的严重程度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同样,来自现有国家数据的证据表明,危机对“补贴后劳动收入”(包括工人获得的收入补贴)的影响在劳动力的不同部分是不均衡的,尽管收入补贴措施已经减轻了这种影响。总的来说,年轻工人、妇女、自营职业者、低技能和低薪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损失相对较大。通常,工作破坏对低收入和低技能工作的影响不成比例。所有这些都表明了经济复苏不平衡的风险,将导致未来几年更大的不平等。

展望未来:

■支持以人为本的复苏

进入2021年,世界仍面临前所未有的就业和收入危机,不确定性加剧。

在这一年里,应对政策需要结合疫苗接种、公共卫生措施以及经济和劳动力市场的扶持措施。政策制定者应努力支持一个强有力和基础广泛的复苏,重点是就业、收入、工人权利和社会对话:以人为本的复苏。

为此,决策者需要考虑:(1)在收入支持和投资方面保持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2)协助中低收入国家进行疫苗接种和采取政策措施;(3)确保受重创群体(特别是年轻人、妇女、低收入和低技能工人)在寻找体面工作机会方面得到支持,并确保他们不会遭受任何长期的“伤疤效应”;(4)平衡不同部门的需求,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支持劳动力市场和企业(尤其是小企业)的转型;(5)在社会对话的基础上实施恢复战略,促进向一个更具包容性、有弹性和可持续的工作世界过渡。

以上内容转载自——劳动报,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service@kpcgroup.com删除。